第(2/3)页 他参加科举,并不是为宣泄对当代的不满,也非是愣头青一般的义愤填膺,而是真切的想改变这个黑暗腐朽的社会,虽言辞中多有不敬,但更多的还是恨其不争,自甘堕落。 晌午。 会试第三场到点。 夏之白的‘策问’早就写完,也提早将考桌上的宣纸整理完毕,听到一声清脆的‘金’鸣响,便直接起身将试卷交到了门口收卷官手中,顺着大流出了文墀宫。 文墀宫外。 夏之白站定,回头看了一眼。 他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笑容,坚定的道:“面壁十年图破壁,难酬蹈海亦英雄。” “这一次。” “定要在这浑浊世道闯一遭。” 夏之白回过头,看了眼四周,朝着贡院内自己居住的号舍走去。 会试考场是在文墀宫,而会试跟乡试一样,三天考一场,共三场,因而在这九天内,他们都只得待在官府安排的号舍里。 吃喝拉撒全在里面。 而且吃食这些还得自己准备。 官府并不提供。 如今三年一次的会试,已暂告一段落,后面的评卷也由不得他们,他们自是到了该离场的时候。 科举发榜一般在科考完十天后,在这十天内,他们需自找住处,不过身为举人,自不用这么麻烦。 早就有先期到京师做官,或者地方商贾们集资在京师购置了房产,当做地方的集会会所,而在明朝这个会所则被称之为‘会馆’。 京师五方所聚,其乡各有会馆。 应天府内修建的大多数会馆,主要为同乡官僚、缙绅和参加会试的举人们居停聚会之地,以地域关系为基础,既方便了人员的管理,也为先期为官的上位者积累了声望人脉。 因而一直被人热衷。 夏之白随身携带的行李并不多。 就一些吃剩的干粮,还有一些换洗衣物,简单收拾了一下,背着行囊就走出了号舍。 号舍外此刻人声鼎沸。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落幕,压在众人心头上的大山,一下被卸掉了,原本还沉默寡言的众人,此刻也变得活络起来。 只是相较大多数人的活跃,夏之白等人却显得较为沉闷,因为活跃的考生大多出自南方。 他们人数众多。 而且自科举以来,就向来不把北方考生放在眼里,话里话外都充斥着对北方考生的贬低跟奚落。 无他。 南强北弱。 这已不是一年半载了,而是有不少的光景了。 大明自开科举开始,科举取士中南方考生的数量,都远远高于北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