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可能的。 只会在那腐朽糟污的环境下,更加的麻木不仁,也更加的残忍冷血,最终还是在洋枪大炮的威胁下,才被迫做出了改变。 只是代价太大了! 他前面说的那句话,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,不要把天下让给自己厌恶的人。 朱元璋很伟大。 但他做的远远不够,天下对他的要求,远比他在当代做的还要多。 朱元璋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,本该是最体恤百姓的人,但在坐上那个皇帝位置之后,也已然变了。 他成了天下最大的官僚。 而靠皇帝自身觉醒,去改变腐朽的天下现状,完全是在自欺欺人。 皇帝要的从来都只是奴才。 稍微有骨气的人,都不会想着去当奴才,即便在这個充满奴性的旧社会,也依旧该有些坚守。 茶水喝完。 夏之白也有些乏了。 他从座位上站起,朝自己的床榻走去,嘴里却哼起了《儒林外史》结尾做的那首词。 “记得当时,我爱秦淮,偶离故乡,向梅根冶后,几番啸傲。” “......” 翌日,文华殿。 在经过一系列的密封审查后,夏之白等人的考卷,被送到了这里,供朱元璋安排的大臣审阅。 对于这次科举考,朱元璋显然十分看重,特意任命朱标为审卷总裁,李善长为副总裁,还从六部抽调官员参与阅卷。 规格可谓十分的高。 文华殿内,郭翀跟吴公达同坐一排,两人都是洪武四年的进士,郭为榜眼,吴为探花。 现今两人一个为户部侍郎,一个为吏部侍郎,这次也是朱标特意叫过来,参与这次科举阅卷的。 眼下朱标未来。 两人也难得聊起了当年的科举,眼神中满是唏嘘。 吴公达感慨道:“子翔兄,我们那届科举,你会试第一,殿试传胪同样第一,当年我等都以为你会是大明朝第一位状元。” “奈何烛影不作美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