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此刻,殿内除了被要求念诵反文的李善长,坐在主座的朱标,其余臣子全都跪在了地上,双眼盯地,不敢发出丝毫声响。 朱标目光阴冷。 并没有出声,只是抬手,示意李善长继续往下念。 李善长额头已溢出了不少汗,只是并没有伸手去擦,继续道:“明兴于农民起义,也必亡于农民起义,这是历史之昭然。” “明立国以来,天下洪灾依旧不断,粮食产量始终未增,天下卫所已趋于崩溃,卫所民户逃失严重。” “究其根本……” “便在于明并不爱民。” 朱标冷哼一声,却是并没有放在心上,心中亮堂,自己父皇做了什么,天地可鉴,岂是区区一篇反文就能颠倒黑白的? 他也想让百官知晓,他朱家之大明得国之正! 还是天下至正! 李善长继续道:“洪武帝淮右布衣取天下,驱除鞑辱,恢复中华,得国之正,莫过于汉明。” “洪武帝以聪明神武之资,抱济世安民之志,乘时应运,豪杰景从,戡乱摧强,十五载而成帝业。” “此等丰功伟业旷古未闻。” “更因洪武帝出身平民,更懂得底层人民的不易。” “他重视农耕、减轻赋税劳役;为减少灾荒给人民带来的负面影响,多次赈灾救济,广受人民的爱戴。” “故大明立国之初,社会生产力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。” “并且,洪武帝十分崇尚节俭,反对骄奢淫逸之风,对官员管教甚严,由此树立了向俭的风气。” “洪武帝休养生息的政策,使得明朝对天下的的统治得到巩固,人民生活富足,社会发展快速,这段治理可被称为洪武之治。” 听着这一大段对当今陛下的夸赞之词,百官原本低垂的头,也不由微微抬起不少。 朱标面色稍缓,露出一抹笑意。 但郭翀听到这几句话,却是没有任何喜色,脸色更是煞白,头也彻底贴在了地上,完全没有抬头的想法。 而李善长也毫无笑意,嘴唇更是微微颤抖着,忐忑的看了眼朱标,咬牙继续念道: “但这一切都是假的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