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四月的应天府下着绵绵细雨。 夏之白的‘企业’还没有正式动土修建。 朝廷划拨的煤矿、盐矿,在几日前已经送来了契书。 夏之白几乎没有任何犹豫,马不停蹄就去到了,这两处煤矿跟盐矿的所在地,身边只跟着黑娃几人。 他要将这两个矿山情况打探清楚。 消息好坏参半。 好的是朱元璋终没有太冷血,拨给他的煤矿跟盐矿都不算全新的。 上面留着使用过的痕迹,是过去被人私自偷采的矿,而在被朝廷发现后,这些人被举族杀了,这些矿井也都被封死了。 被人用过,就不算完全从零开始。 只是清理花了不少时间。 盐矿距离应天府的距离不算太远,不到十里地。 坏消息是,这两口矿,距离太远了。 足有二十里地。 放在后世倒不算什么,但在这人扛马驮的时代,就显得太远了,将另一个矿的煤炭搬运到盐矿,这运输费用人力,都会是一个极为高昂的花销。 这还不算后续推广铺开到应天府。 路上运费也不见少。 一连串的问题,都需夏之白去解决。 在这五六天里,夏之白带着干粮,几乎待在了这废弃的矿井。 他带着黑娃等人,将整个矿井清理了一下,也将外面被推倒焚烧的断壁残垣,简单修整了一下,勉强搭出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。 草草收拾了一番,夏之白就回了应天府。 工部的工师要到了。 他还要跟工部的工师商量抽水蒸汽机的事。 一周时间不到,夏之白瘦了一圈。 坐在回城的牛车上,夏之白闭目养神,心中认真盘算起来。 他的时间很紧。 在时间安排方面,他想的是,第一个月,让盐井、煤矿运作起来,哪怕只是搭个草台子,只有个大致框架,也要先让跑起来。 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,创造条件也要上。 必须要把制盐弄成。 第二个月,开始将一些设备,居住环境,进行精化细化,逐步提高效率,并试着把食盐拿去贩售。 第三个月,开始在整个应天府的八个县推广开。 一切步入正轨。 这次回应天府,他的目的很明确。 将企业工厂正式建起来,让无论效率多寡的机器跑起来,招募一些合格的流民,让他们开始动起来。 夏之白在脑海不断做着取舍。 集中力量干正事。 应天府西城的一个小院。 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,身子有些佝偻,目光却很精神。 他在一个石凳上坐着,手中拿着一份图纸,一旁还摆着一具‘面目可憎’的铁疙瘩。 他是周宁。 工部下工部司的一名七品小京官。 不过周宁从没有把自己真当个官,他对自己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,在朝中是一个‘前朝余孽’,原本子承父业,在元朝工部当小吏,只是后面明灭了元,他也直接袍服一换,变成了大明的工吏。 像他这种出身的人,若无意外,基本当个吏就当到死了。 哪曾想,在前十几年修筑宫城和皇城时,工部不少官员贪墨,朱元璋一气之下,直接株连工部上上下下上千人,而他当时抱病,正好逃过一劫,又因工部陷入了无人可用,他被提拔成了七品官。 一跃从一个小吏成了一个官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