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咱大明不缺这几个官。” 朱标脸色微变,他还想劝一下,至少等查清楚了,让这些人死的明明白白,但见到朱元璋犀利的目光,也是将到嘴的话咽了下去,父皇对贪官污吏从来不容。 也不会有任何的留情。 “儿臣知道了。”朱标点头道。 朱元璋没把这事放在心上,杀些贪官污吏,对他而言,根本就不算事。 他看向朱标,问道:“刚才你说是翰林院的人查出的问题,看来翰林院这些老学士还是有点作用。” “也不枉咱养他们这么久。” 朱标迟疑一下,缓缓道:“回父皇,这次不是那些老学士查出的问题。” “而是新晋的进士。” 朱元璋愣了一下,也是有些意外。 他笑道:“看来咱这届科举,还真选出了几个不错的人才。” “给咱仔细说说。” 朱标道:“查出有问题的是花纶。” “这届科举的榜眼。” “花纶.”朱元璋目光微沉,眼中闪过一抹异色。 他知道花纶。 若是没有夏之白的事,花纶本该是状元。 不过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让花纶当状元,花纶太年轻了,这种人,他用着不舒服。 只不过因夏之白的横空出世,状元落到了夏之白头上,他也就没有再动花纶,让其顺延成了榜眼,不过对于花纶,朱元璋其实并不怎么待见。 而且不止花纶,还有练子宁、黄子澄。 他都不待见。 他举办的科举,是为大明筛选人才,不是让这些人来立名的,更不是让这些人来造势的。 当听到‘花练黄,黄练花’的一甲传言时,他就已经想好借口,将这三人的名次打乱,不会让其得逞。 他的大明还轮不到士人圈定名次。 朱标点头,他从袖口取出一份奏疏,递了上去。 朱元璋蹙眉,他将这份奏疏展开,只是看了一眼,眼睛就陡然一亮。 因为这份奏疏很简洁明锐。 除了开篇有几句话之外,其余的都是图形,而且都很简单明了,基本只是看几眼,就能看出其中关键,而在这曲曲折折的图形中,却是将寿州滁州的几个县做了比较。 其中寿县、张县的数据,走势跟其他县有明显差距。 朱元璋拿着这张奏疏,越看越喜欢,也越看越感觉有意思,反复琢磨了一下,满意的点头憨笑道:“不错不错,这奏疏写的有意思,咱大明的臣子,看来是会写奏疏的嘛。” “这不就写的挺好。” “写得好。” “这奏疏写的有水平。” “老大,看来当初是咱看走眼了,这花纶还真有点能耐,是咱有点小瞧他了,该赏。” “该赏!!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