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突然有点理不清状况了。 半晌,郭桓猛地抬起头,冷声道:“这是你的想法。” “并不是其他士人的想法。” “更非陛下的。” 夏之白轻笑一声,淡淡道:“这的确是我的想法,但这会逐步成为现实,理由也很简单。” “因为陛下手中的屠刀不会停。” “会一直杀。” “当杀到天下官吏胆寒,杀到天下官吏震怖的时候,我的这套体系,应该也就已经初步搭建完成了,到时便能顺理成章的进入朝堂,取代‘陈旧’的士大夫,所以我刚开始就说了。” “你身上的事跟我无关。” “甚至于,你们越是对抗,越是挣扎,越会让陛下忌惮跟不满,陛下的屠刀下的也会更快更狠。” “而这都是我乐见的。” “我在一旁另起炉灶,等着陛下打扫干净屋子迎客。” 夏之白笑脸盈盈的看着郭桓。 只是这个笑落到郭桓眼里,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。 夏之白认定陛下会对朝堂大开杀戒。 他也坚定的认为,陛下对户部动手,并非是因为新的统账方式。 那只是陛下找的一个借口。 在夏之白眼里,这次的事,更是一场政治风波,是士大夫对陛下的试探,所以陛下才会做出这么严厉的反击。 但郭桓当真没察觉到这些。 郭桓一脸拘谨,凝声道:“你有什么依据?” 夏之白摇头,他看向郭桓,沉声道:“我同样好奇。” 他是站在上帝视角,知晓郭桓难逃此劫,但历史上关于郭桓案的始末语焉不详。 只是这种大案,一般都牵涉到政治原因,能让朱元璋下这么狠手的,必然是威胁到了朱元璋的心理防线。 不然绝不至于此。 但有胡惟庸在前,朝堂短时间,应该没人敢挑衅朱元璋才对。 这也是夏之白费解的地方。 郭桓站起身,认真的思考起来。 他也感觉这次的事,不是空穴来风,经过夏之白这么一说,他也察觉到了一股阴谋。 突然。 郭桓想到一事,瞳孔猛地一缩。 他知道原因了。 军饷! 只可能是军饷。 郭桓颤巍巍道:“是军饷。” “陛下在一年前,便提过要北伐。” “陛下想彻底肃清北元在辽东的势力,但当时六部算了一笔账,想要攻破北元太尉纳哈出的北元大军,朝廷至少要出二十万大军,当时除了兵部,其余五部都意见很大。” “因为十七年,朝廷就已北伐过了,财政严重不足。” “朝廷根本负担不起二十万大军。” “在陛下的执意要求下,户部只能向地方的地主、商人去‘借’。” “而在户部的推算下,这种‘借法’,其实就是变相的将税提高了一倍,只是在陛下暗中授意下,这种征税被强推了下去,但就算是把天下纳粮比例提高一倍,这要凑够二十万北伐大军的军费跟军粮,也需要至少数年时间。” “户部不少官员对此很抵触。” 郭桓的声音越来越颤抖,他已渐渐理清楚了。 陛下这是准备借户部人头一用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