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我不希望天下打仗。” “但如果真要打仗,我的想法很纯粹。” “就是一劳永逸,将北方彻底打服,彻底打断游牧的野心,让本可以卷土重来的游牧,不敢再生出南下的念头,让他们在大明的子民前面,今后都只能载歌载舞,而不敢再有动刀动武的念头。” “甚至.” “大明当收复旧元故土。” “将整个北方完全的吞并进来。” “实现天下一体。” 听到夏之白的话,不仅是下方的士卒,就连朱棣、张玉等人,也全都眼皮一跳,这野心这想法,比他们想的还狂野,还敢想,他们也只敢想着把北元打服,甚至是把北元政权消灭掉,然后为北方争取数十年,乃至上百年的安定。 但夏之白却不是。 他想的是‘一劳永逸’。 既然北方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原的隐患,那就干脆一点、心狠一点,把整个北方给吞并掉。 那样不分彼此,也就不会有其他状况了。 只是这想法太异想天开了。 根本不切实际。 草原很大。 大到大军进入都很容易迷路。 何况草原的游牧民族,又岂会甘于为大明统治? 他们只需把头往更北方,或者更西方一逃,朝廷就鞭长莫及了。 而且北方不比燕云十六州,那边更多的是放牧,不是耕作,那也意味着,这些都是一群逐水草而居、居无定所的人,这样的部族,朝廷又如何能管理的起来? 代价太大,成本太高。 夏之白面色平静。 他知道自己的话,在当代是何等疯狂,是何等的不切实际。 但他同样知道,这一切都能做到。 夏之白淡漠的看向下方骚动的士卒,平静道:“你们认为不可能?” 士卒中有人开口。 “不可能。” “北方太大了,根本占不了。” “城邑都没几座,一天一个地,这怎么管得了?” “不可能的。” “.” 夏之白笑着点点头,道:“我认为可能,而且大有作为,甚至于,在我看来,朝廷如今对北元的攻势,一定程度上是错的,死掉的北元对大明不是好事,好死不活的北元,才是大明想要的北元。” “当然这只是战略视角的不同。” “就朝廷很多官员看来,唯有死掉的北元才是好北元。” “因为没有北元这个政权,北方的游牧便会是一盘散沙,也就对大明构不成多少威胁,就算能构成威胁,也远比北元构成的威胁小,因而朝廷这些年的北伐,一直是致力于此。” “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。” “我不希望北元被灭,倒不是心向北元。” “而是在我看来,要死不活的北元,才符合大明当下的利益。” “朝堂里不乏饱读史书的人,也深知历史上历朝历代对游牧民族的做法,都一致认为该将北元彻底击溃,甚至是打的分崩离析,对大明最有利,但很多人只看重了击溃的好处,却是疏忽了另一方面。” “便是北元汗权的存在,对北元内部其他势力的压制。” “北元整体是有许多部族存在的,如今就是靠着这一个‘汗位’,才得以长期把控长城以北、东至女真、西抵哈密以及哈密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、北到叶尼塞河的广袤地区,北元的存在,对于草原其实是有极大的内耗,因为北元的君主,是不希望底下其他部族过于强大的,一定会暗中打压。” “只要北元政权一直在,这种打压便会一直持续。” “若是没有了北元政权。” “很多游牧便会彻底失去约束,也会实力大幅精进,因为过去他们不得不以一己之力,对抗其他的北元部族,但北元政权消灭后,他们要面对的阻力可就大幅减少了,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骁勇善战的游牧部族,便会逐渐强大起来,从而进一步威胁到大明的边疆稳定。” “这是其一。” “其二。” “北元政权是从中原逃回去的。” “他们早就习惯了中原的锦衣玉食的生活。” “让他们恢复逐水草而居,他们很多人是不习惯的。” “而经过这近百年的时间,很多的游牧部族的‘农耕’成色是越来越多,尤其是东北的女真、满洲,还是靠近长城的部分,北元眼下依旧如跟在中原时一样,收着农业税,只要北元政权存在,那很多游牧民族,就算再不甘,再不满,也依旧被压着去做‘半渔猎半农耕’的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