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夏之白心如明镜。 造反自大明建立那刻开始,就已不是一个好选项了,朱元璋就是历史选择的那个人,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,这就是历史赋予朱元璋的使命。 他也很好的完成了。 只不过朱元璋,的确深受布衣所害。 他的视野不开阔,过去又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,因而受到‘剥削压榨’的思想最严重,这种思想侵袭早就深入骨髓,即便朱元璋有意想改变,但最终还是走回了老路。 夏之白信步朝前走着。 在临近一个拐角处,他停下了脚步,回头看了眼袁珙,道:“夫子,你认为当今太师李善长,可曾生过取而代之的心思?” 袁珙一愣。 他从没有想过这些。 他沉思了一下,扫了眼四周,快步追了上去,道:“你的意思?” “有!而且一定有。”夏之白回答的很肯定,他冷笑道:“这一点,不仅我知道,当今陛下也知道,只不过相较于胡惟庸等人,李善长更了解当今陛下。” “他只是不敢!” “若说李善长、胡惟庸等人是个人才。” “那当今的陛下,便似乎不是个人,而是一柄寒光凛冽的刀。” “这柄锋芒毕露的刀,经历了太多的事了。” “从茅草屋的风雨,到皇觉寺的孤灯,从滁州的刀光剑影,走到鄱阳湖的烽火连天,当今陛下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,自尸山血海中站起来的,他经历了太多的磨难,忍受过太多的痛苦,不畏惧任何的挑战跟权威。” “也不惧怕任何的对手。” “在当今陛下的一生中,面对过很多枭雄,但无一例外,都在他面前倒下了。” “李善长是跟着陛下一路闯下来的。” “李善长太了解这位帝王的恐怖了,这也是为何李善长,从始至终都没有表露过反意,并不是他没有野心,而是因为畏惧。” “他怕!” “只是屠龙者终为恶龙。” “当年那个义薄云天、胸怀大志的大帅,在应天府称帝那一刻便死掉了。” “身为帝王,他不会相信任何人。” “而且这位帝王骨子里还带着几分‘自卑’,因为出身的缘故,他很怕为士人看不起,也很怕为这些人欺骗,因而他在天下设立锦衣卫,进行特务活动,制定出各种强权高压制度。” “他要的是天下绝对的服从。” “当今陛下已迷恋上靠暴力和权威解决一切问题了。” “但他忘记了一个人。” “一个他过去恨之入骨,甚至让他寝食难安的人。” “谁?”袁珙问道。 “陈友谅。”夏之白的声音带着几分唏嘘。 “陈友谅?”袁珙一惊。 夏之白点头:“若论当时群雄逐鹿,最痴迷暴力跟权威的,就是陈友谅了,当时的陛下还笑话过陈友谅,只不过这些年下来,陛下已成了‘陈友谅’第二了。” “当今陛下也渐渐忘记了。” “这个天下有很多事情是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。” “陈友谅不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陈友谅败了,如今的陛下同样也忘了。” “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” “这便是天理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