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们哪能理解得这些? 姚广孝微笑着道:“贫僧倒是猜到了一二,夏之白是想让殿下网开一面,让他们一条生路,他保证这些人不会对殿下生出仇恨,也绝不会再做贪赃枉法的勾当。” 朱棣瞪了姚广孝一眼,冷声道:“你猜到了?你给我说说,伱是怎么猜出来的?” 姚广孝哈哈一笑,道:“夏之白是一个明白人,知道殿下的性格,嫉恶如仇,眼里不容沙子,做事一旦下了决心,就不会留任何余地,他之所以还敢这么做,定然是因为他有信心将这些人‘改造’。” “我若没猜错的话。” “这些盐商送过去的子弟,多半没有参与太多族中事,也很少做为非作歹的事。” “他们读过几年书,识得一些字,这是夏之白目前缺少的。” “这些盐商的确有些小聪明,知道‘投其所好’,也知道如何去‘雪中送炭’,若是这些人不清白,夏之白是决然不会留的,当初夏之白主动将账簿送给殿下,其实就已能看出来了。” “夏之白看的很远。” “根本不是这些盐商能企及能算计的。” “所以这些盐商,最后放弃了挣扎,主动向殿下自首,同时交上所有钱财,只为给家族留一点血脉,唯有自身干净清白,夏之白才有可能收留,这个道理,我能想明白,这些死到临头的盐商,一定也能想明白。” “而这就是夏之白愿意留下的原因。” “他写这封信。” “主要是告诉殿下,这些人跟过去的盐商,彻底划清界限了。” 说着。 姚广孝看向朱亮,道:“朱千户,是你负责查处的盐商,你把逃出去的这些人,给殿下说一下吧。” 朱亮点点头,拱手道:“殿下,从各方收集到的消息,逃出去的那些人,都只有十几岁,最大也不过十七八,一直在家里养尊处优,并没有对外有太多走动,的确算得上清白干净。” “但也不绝对。” “末将收集资料尚浅,不一定收集完全。” “请殿下恕罪。” 朱棣摆手,“既然夏之白想留,那就随他好了。” 朱棣又道:“好了。” “这些小事没必要太放在心上。” “明日,一大早,记得派人在城中张贴告示,告诉全城的百姓,我朱棣要亲自行刑,处决这些作奸犯科的官吏。” “同时也会当场宣布,将这些贪官污吏侵占的田地,重新归还给被侵占的军户、百姓,还会将一些剩出来的田地,分给在城中有一定时日的乞丐、流民。” “我朱棣过去只是不察,并不是心里没有百姓。” “知道吗?” “我朱棣是同样爱民如子!” “另外.” 朱棣目光扫视殿内,最终视线落到了姚广孝跟张玉身上,在沉思了一阵后,还是把目光放在了张玉身上。 朱棣道:“张玉,你等会回去替我写一份奏疏,将夏之白来到北平,遭到丘福刁难开始,写到本王察觉到北平军纪的涣散,继而才有了这次的北平彻查。” “记得把这次彻查的情况写清楚一些。” “要把本王的秉公灭私,不徇私情给写明白,还要把这次彻查的结果写的详尽一点。” “尤其是本王杀了多少武官,砍了多少为非作歹的将士,还有清点出多少被侵占的田地,主动全还给了军户百姓,还给流民乞丐分了田地,这些‘仁义之举’,你得给我一五一十的写清楚。” “不能有一点遗漏。” “至于后面的百姓称道夸奖,这个你可以随意发挥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