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他们这一个多月节省下来的口粮,足以让他们一家上下度过漫长的寒冬,我把这些人叫过来,的确是让他们服‘力役’,甚至我要他们服的‘力役’,比朝廷要求的还要时间长,还要辛苦,但他们没得选。” “因为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。” “他们想继续活着。” “你之所以困惑,是因为你心中的百姓,跟实际的百姓有差别,你看到的百姓是城中那些市民,他们虽吃不了三餐,但两餐还是有的,衣食勉强够用,但天下绝大多数百姓都不是那样的。” “更多百姓是一户穿一套衣服,一到冬天,更是数着粮食过日子。” “至于用盐更是扣扣索索,能不用就不用,甚至是刮一下带有咸味的泥和着吃,这才是天下大多数百姓的现状,你过去是元廷的官员,是一名士人,因而你理解不了,也明白不了。” “你既然读过书,也当读过《论语》。” “里面有一句话。” “君子喻以义,小人喻以利。” “我就是这么做的。” “大明的官员都是君子,只是如今世风日下,天下这一个个‘君子’抢占着利,反过头来偏要让‘小人’去讲‘义’,人心不古,世态炎凉。” 张玉脸色青一块红一块。 他知道夏之白在讥讽自己,不食人间烟火。 夏之白淡漠道:“你们的眼界都太高了,只看得到天下昌盛,却看不到黎民疾苦。” 夏之白休息够了,继续去到了人群中。 望着夏之白的身影跟百姓融合在了一起,张玉嘴唇微微颤抖着,最终长长的叹气一声,心中残余的一些不满跟抱怨,也在此刻化为了烟云。 他明白为何元廷会被赶走了。 因为元廷的官员,从上到下都目光朝天。 根本没体察过地方的百姓。 但大明不一样。 大明的官,终还是有为民做主的,他也终于明白,为什么夏之白做了这么多离经叛道的事,做了这么多惹人不满的事,却依旧能活蹦乱跳,因为夏之白不能死。 如果历史上的魏征是唐太宗的镜子。 那夏之白便是百姓的镜子。 想让镜碎很容易,但想让破镜恢复,可就不可能了。 当夏之白死的时候,便是大明朝放弃民心的时候,也是大明朝正式走向腐朽的时候。 另一边。 望着还不断涌来的人群,梅玖感到有些头皮发麻。 来的人太多了。 仅仅是他登记的,就已超过千人了,而且还不断有人过来,更令梅玖感到惊奇的是,前来的不仅有过去的乞丐、流民,还有一些是军户、奴隶,还有一些底层百姓,此刻都在这里汇聚了。 他现在脑海一片空白。 他想不明白,夏之白是怎么把这些人叫来的,又是怎么把这些人聚到一起的?夏之白来北平也就半个月啊,这么短的时间,他究竟在这边做了什么,能如此的得人心? 这太疯狂了。 望着不断涌来的人群,黑娃将胸膛挺的高高的,一脸的得意自豪。 这都是他的功劳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