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夏之白的声音在空阔的大殿中回荡着。 举殿唯有这袅袅回音。 朱元璋默然不语。 他背着手,在殿中挪着步子,显得有些心神不定。 夏之白说的这些事,他比夏之白了解的还要多、还要深刻,郭桓案之所以迁怒这么多,当真是因为牵涉的贪官污吏多? 并非如此。 而是那已是洪武十八年。 十八年。 整整一代人的时间。 他费尽心思打造的大明,一直致力于改变天下风气,只是在郭桓案下,一切都化为了泡影,现在的大明,跟大明立国前的情况,没有任何改变,这才是导致他最终大发雷霆,严查彻查的原因。 他要的是天下转好。 要的是这些士人、官吏有改观。 但事实不是如此。 他很早就意识到一件事,统治天下是需要成本的。 因而他立国后,一直在致力于削减成本,无论是缩减官吏的俸禄,还是缩减官员的人数,亦或者裁剪部分官署等,都是为了减少统治成本。 但大明统治天下的成本还是太高了。 朝廷不得不征用大量民夫跟征收大量的苛捐杂税。 然而他是爱民的。 他不可能把这些事抖落出来。 只是夏之白,一次又一次的把这些事拎出来,然后直接摆到自己面前,还直截了当的告诉自己,这一切都是自己指使的,还一而再的批评自己自欺欺人。 他心中实在是窝火。 他知道这些。 也根本用不着夏之白提醒。 而且这本就是制度的一部分,帝王永远正确,错的只能是下面的官员跟百姓。 这就是皇权! 只是在夏之白将一些事一次次的揉碎了摆在面前,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,夏之白说的话是对的,欲盖弥彰解决不了问题,只是在拖延问题,但不去解决问题,这些问题基本很难自己消失。 而且 他的确怕被骗! 他转过身,面向着夏之白,沉声道:“天下只怕只有咱这皇帝当的这么憋屈了,被人一次次的跳到脸上,杨宪是一次,胡惟庸是一次,而你是接二连三。” “咱也实在不明白。” “你既然对咱设计的体制了解这么深,为什么还抱有这么大的怨念?” “咱设计的大明体制难道不好吗?” 朱元璋紧紧的盯着夏之白,迫切的想寻求一个答案。 夏之白道:“不好。” “哪里不好?”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怒气。 夏之白淡淡道:“陛下只知道统治是有成本的,但统治同样也需要技术支持的,陛下只考虑到了统治的成本,全然忽略了陛下设计的这一套体系根本就没有技术支撑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