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当然,不会轻易被人误读,同样是一个方面。” “简化文字是必然的。” “我曾听闻过,当初户部尚书茹太素给陛下上奏疏,长篇累牍,写了一万多个字,若是全都按规矩字写,岂不累人?” “然若是用简化字,则可大幅提升速度。” “而且” “我方才整理了一番,看到不少识字课程中,都有大致描述,便是认字认半边,既然有的字能简化,那以简化字来定半边,也未尝不可,若是能将汉字书写大幅简化,对于普及教育,都大有裨益。” “这又为何不能呢?” 刘三吾若有所思。 夏之白并没有就此结束。 他继续道:“除此之外,还有初识字,基本都靠死记硬背,这也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发音有很大区别,长此以往,岂不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地域之分?而且这种地域之分还异常明显。” “因而统一发音也是必须的。” “而我翻了翻翰林院的识字课程,并没有相关的部分,我之前便跟花纶提过,借用胡人的字符,用来简化死记硬背,胡人的符号很简单,没有汉字这么复杂,相较更容易被记住。” “若是能整理出来,在天下推广,岂不是利国利民?” 听着夏之白的侃侃而谈,刘三吾愣在了原地。 这种新奇想法,他还是第一次听到。 也是眼前一亮。 他欣喜道:“按你所说,还能统一天下口音?” 夏之白道:“自然可以,我方才来翰林院时,便听到了七嘴八舌的声音,有的若不细听,根本听不明白,而他们自身恐都不认为自己的发音有问题。” “但也正因为此。” “南北之间的进士很难靠近。” “即便是同一句话,南方人说的话,只有南方能听懂,北方人说的话,只有北方能听懂,这语音的问题,自然就让人望而却步了,这种情况下,又如何能互相理解?” “这种外在的限制必须被打破。” 刘三吾连连点头。 他如今七十又四,耳朵已有些听不清。 对此感触极深。 他沉声道:“按你所说,当如何做?” 夏之白道:“自然是用互相都认可的发音来统一,从胡人的符号中挑选较为易记易背的符号,再用汉字做发音,而后其余的汉字,都从这些胡人符号中做排列组合。” “连读便行了。” “其中最要紧的是对文字做减法。” “找到几个‘根’。” “如今天下文字上万,但大多数文字就如树上的树叶,只是衍生出来的,唯有找到最原始的文字,才能把减法做下去。” “我目前已有了一些方向。” “当真?”刘三吾眼睛一亮,身子都激动的颤抖起来。 夏之白笑着道:“我夏之白从不说假。” “我来翰林院,就是为了完成这事,我要让天下都能读得起书,至少都有一定的识字量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