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他们读的书少了吗?” “他们难道不懂道德礼义廉耻?” “他们懂。” “但正因为他们懂,所以他们才不遵从,因为这些东西,只有他们懂,而底下的百姓根本不知道,他们就能借着‘律令’,借着古往今来的‘道德礼义廉耻’去压榨底层百姓,去骗取百姓的民脂民膏。” “如今的士人成了为恶天下的帮凶。” “治学之人,本该心怀天下,以民为本,但现在的儒生,四体不勤五谷不分,他们甚至对底层情况,一无所知,这样一群脱离实际的书生,当真能堪大任?” “我不见得。” “夫子是经历过战乱的。” “知晓天下疾苦,也知晓民生艰难。” “但也更应体会,道德礼义廉耻,在底层的脆弱。” “当道德礼仪廉耻,只对底层百姓起作用时,这套所谓的‘礼乐’,就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。” “当今陛下是从微末起来的,他是知晓百姓的‘愚笨’,因而才三令五申,让《大诰》为天下背诵,为的就是百姓能以《大诰》为准绳,监督天下官员。” “这是陛下为百姓铸的一柄‘尚方宝剑’。” “但《大诰》当真起到了作用?” “没有。” “因为百姓根本就握不住这柄‘尚方宝剑’,因为宝剑的剑柄,始终在那些官员,在那些士绅手中,因为解释权在他们那里,百姓去染指这一柄‘剑’,只会抓得满身是血。” “我想要做的扫盲。” “就是为天下百姓再铸一个剑鞘。” “将掌握在官员、士绅手中的‘宝剑’,能被百姓给归鞘,让他们再也没办法,借着这柄剑,对百姓发号施令。” 刘三吾眼神微变。 他深深的看着夏之白,只感到了一阵头皮发麻。 他终于能明白为何自己女婿,很少去提及夏之白了,这个人的确太疯狂了。 他这哪是为百姓铸剑鞘? 他这分明是在给百姓铸剑,用来约束官吏跟士绅的。 夏之白负手而立,侃侃道:“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,批判的武器取代不了武器的批判。” “当今陛下给了百姓批判的武器,但天下的官吏士绅,都不曾放在心上,依旧是我行我素,因为这种批判的武器,只能针对那些讲‘道德礼义廉耻’的士人,并不能针对那些‘厚颜无耻’的士人。” “我始终相信,让人说话,天塌不下来!” 夏之白冷冷看了眼刘三吾,眼中其实有些失望。 刘三吾终究还是一个‘迂腐’的儒者,还有着旧有的怀旧复古之惰性,依旧推崇着过去儒家独步天下之气节。 但那早就成为了过去式。 士人该受限了。 过去那种毫无限制,毫无约束的情况,本就不该这么长久。 他只是让天下回归正常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