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等四周的质疑声放缓,夏之白才继续道:“我要编的书,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古今第一批奇书,而且是泽披万世。” “自秦代以来,天下便盛行‘大一统’之治,而秦始皇也在天下推行‘书同文’之治,在汉武帝时,开始了‘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’的风潮,此后上千年,天下教化都以儒家经典为主。” “然” 夏之白话语一顿,冷声道:“天下各地教学课程不一,造成经义的解义不同,也酿就了即便同一篇文,不同地区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,而归其根本,便在于教学内容未曾一统。” “我叫诸位叫来,就是想为天下,编撰一套成体系成系统的读书教材。” “这一套教材日后将取代民间所有教学教材。” “教学定于一!” 夏之白的话刚落,四周一片哗然。 刘三吾已是有所了解,但听到夏之白的狂悖之言,也不由感到一阵心惊,夏之白比昨日更狂妄了,昨日还只是想在识字教材上下文章,如今却已是更进一步,直接想整合统一天下的读书教材。 这太疯狂了。 这是在掘士人的根基! 方孝孺也呆愣当场,双眼睁得大大的,满眼不敢置信。 不止是方孝孺、刘三吾,其他的学士,同样是目瞪口呆,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狂妄的话,太过胆大包天,也太过疯狂了。 王俊华道:“大学士,你是在说笑吗?” “统一天下的教学教材?” “这怎么可能?” “自古以来,天下都讲究,因材施教,你这么做,岂不是教条了?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,还能算得上是人才?诸子百家,为何会诞生?就是因为诸子先贤都有自己的思想,你的做法太危险了。” 董贯也道:“世人都说大学士狂悖,今日一见,果然是狂的没边。” “这种统一教化的事也是能做的?” “恕难从命。” “.” 阁内反对声如云。 夏之白面色如常,他早就预料到了。 经义的解释权,对于士人很重要,为何秦汉会出现门阀,又何为门阀?就是掌握了一部儒家经义的大族,一切经义的解释权,都在这些门阀手中,他们能借此控制天下的文学跟思想。 若是文人不再有经义解释权,他们也就成了水中的浮萍。 而且士人推崇的从来都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,自然是不甘于就这么屈服于朝廷之下。 等到四周的反驳声又小了一些,夏之白才抬眸道:“诸位稍安勿躁,诸位的担忧,我自然是知晓,但此事势在必行。” “而且我要做的并非是秦代的‘焚书’,只是给过去杂乱无章的教育体系,重新梳理一下,让天下的教育能成体系成系统,不再如过去一般零散杂乱。” “再则。” “诸位很多都参与过去年的阅卷。” “当对试卷有一定了解,上面不乏学子写忌讳之言,写下本该避讳的字眼,而之所以导致这一切,便在于参加科举的学子,对科考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,很多学子并不了解内中的情况。” “这公平吗?” “显然是不公平的。” “只是天下过去没得选,因为元代对科举很轻视,而后又是常年的兵荒马乱,根本没办法进行系统系的学习专研,所以这才造就了各种错误,而这种错误,本可以避免。” “也应当避免。” “我等身为翰林学士,就该秉承公心,为天下读书人建言。” “统一教化,为天下读书人制造公平的环境,这难道不是我等翰林学士该做的吗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