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前几日,臣等盐运司官员,收到了南方书信,心中震恐万分。” “臣跟魏盐运使本想,立即将南方发生的事,禀告给陛下,只是臣作为盐运司官员,对于南方出现的动荡,有着抹不开的关系,因而臣等盐运司官员,这几日一直在思索解决之法。” “如今已想到了。” “臣这次便是想禀告给陛下。” 举殿安静。 朱元璋目光一冷,寒声道:“南方发生了这么恶劣的事,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咱,要是南方真的出了什么事,咱非要将你们的脑袋一个个全拧下来,说。” “把你知道的一五一十的都说出来!” 田靖面色一白。 他深吸口气,目光微微扫向了前排,随即开口道:“回殿下,在一年半之前,臣感念蒸汽机的先进,因而便自作主张,将蒸汽机图纸送到了南方,想便利南方发达的盐市,效果的确达到了。” “但臣等同样到了忽略了一件事。” “便是灶户生计。” “大明在盐政上施行的灶户制。” “目前天下有灶户,数十万,其中绝大多数在南方,而蒸汽机产盐效率极高,对于人力需求很少,南方一些商贾、地主趋利之下,在南方各地广建盐厂,仅仅一年上下,南方就多出了一两百座盐厂。” “这也导致了,原本以制盐谋生的灶户,一下失去了生计,如今还有不到两月就入冬了,没有余粮,灶户难以生存。” “因而走投无路的灶户,不得已开始攻击各地盐厂,试图摧毁这些制盐蒸汽机,让南方的盐政恢复过往情况,而且这般事态在一个月的发酵下,已愈演愈烈,情况也越来越危机,臣惶恐。” “臣深知是臣等考虑不周,酿成了今日之大患。” “因而数日来,未曾睡过一个好觉,一直在思考如何平息这次纷争,而在昨夜,臣等终于想好了应付之策,如今天下,方从战乱中走出,人口凋零严重,因而释放一部分人力出来,是势在必行的。” “故在臣看来,蒸汽机不能被废,应当继续保持。” “只是对灶户,当另做安排!” 闻言。 朱元璋目光微异。 连在一旁站着的朱标也面色古怪。 南方灶户的事,他跟陛下其实早就听闻了,只是陛下一直压着,没有将事情声张。 因为没有想好怎么处置,一方面父皇是很恼怒的,但就像是田靖说的,民生稳定为大,一切以大局为重,另一方面,父皇也是在故意等着,想看看南方究竟能闹出什么幺蛾子,前面田靖出列,他都以为田靖是来借此试探父皇的。 没曾想。 田靖是真想提出建议。 相较于朱元璋父子的异样,李善长等人却是面面相觑。 他们狐疑的打量了田靖几眼,眼中透露出不可明说的意味,只是田靖目光如炬,根本不假颜色,始终一副忧国忧民,为陛下分忧解难的模样。 魏衡面色微冷。 他神色不善的瞪了田靖一眼。 这一番风头本该他出的,结果现在让田靖抢先了。 朱元璋平静的扫过殿内百官,将百官的神态尽收眼底,冷笑道:“那咱倒想听听,你想出了什么办法。” “说吧。” 田靖点头,道:“在臣看来,南方混乱的源头,便在于盐政混乱,在蒸汽机的强力影响下,原本靠制盐为生的灶户,已逐渐丧失谋生的手段,而且日后还会越来越窘迫,而束缚他们谋生的很大一个因素,便在于户籍。” “臣斗胆建议,废除灶户籍。” “将天下的灶户,全部归为‘工农’这一笼统籍贯。” “让灶户今后能自由的选择,是务农,还是继续去做工,而朝廷也能就此,甩到供养数十万灶户的包袱,为大明的财政减轻极大的负担。” 一语落下,四周反对声四起。 “陛下不可。”工部尚书徐本站了出来,冷声道:“田运副此言差矣,难道就因为灶户生乱,就能随意的将灶户的户籍改了,这岂不是视大明的户籍为儿戏?想改就改?那日后其他人对自己户籍不满,是不是闹一下,官府也要改?” “那天下岂不是乱套了!” “户籍不可改。” “现在南方的土地,大多已有主,根本没有多余土地,去供应给这些灶户,唯有让他们自己去开垦,而今年秋收已过,就算让他们改了户籍,他们也难以储存到过冬的粮食,如今为灶户籍,朝廷或许还能帮扶一二。” “你说的话太不负责任了。” “你这是视几十万百姓的生命如儿戏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