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京都盐业现在的确归夏之白所有。” “但按当初的约定,京都盐业日后会转化为国企,是我大明朝堂的工厂,除了日常开支,其余的利润,都会直接归属于国库,然南方不同,在地方盐厂浩浩荡荡兴办时,朝廷提供了很大的助力。” “不仅给地方足够多的生铁支持,还很少对盐厂开办做实质限制。” “朝廷真正从中获取到的利益很少。” “只能征收少量盐税。” “正因为此。” “朝廷一旦想改盐政,从蒸汽机制盐上获利的人,就不想将这些利益交出来了,而朝廷当时也的确没有料到,地方盐厂会开办的这么快这么多,牵涉到的官员会这么广,以至于这些人拧成的力量,在朝堂都有了不小的影响力。”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,欣慰的点点头道:“若只牵涉到盐,咱不会这么头疼。” “因为老百姓的确实打实得了实惠。” “咱从各地收集到的信息,地方盐厂开办后,盐价的确是实打实降了,虽然有不少的灶户没了工作,但相较于天下更多人受益,牺牲一些灶户算不得什么,咱大明眼下是地广人稀,还怕没有用人的地方?” 朱元璋嗤笑一声,对灶户的事,压根没放在心上。 朱标颔首。 他自然是清楚这点。 若是地方百姓真有受益,朝廷收上的盐税也没少,朝堂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父皇都有心装作没看见了,但问题就出在,夏之白引出了另外一件事,便是蒸汽机带来的生产力提升,影响的不止是盐业,还会牵涉到其他行业。 例如采矿、纺织,甚至还有农事、军事。 一旦蒸汽机真的得到了这么大的发展,那朝堂还要继续退让吗?继续只收固有的税额? 这么多行业,朝廷都放置不管?朝廷对天下的控制力何在? 最终。 一切都回归到了原点。 所谓的盐政改革,其实是在混淆视听。 盐业目前真正的问题,在于新式生产力归属在谁手中。 地方官府还有一些权贵,则是有意在模糊概念,把南方的事,全都归咎在盐政治理上,试图迷惑朱元璋,让朱元璋误以为真是盐政的问题,从而遗漏掉真正的重点。 不过夏之白却在奏疏中点了出来。 所谓混乱都是假象。 归根结底,是地方官绅看到了蒸汽机提供的大量生产力,也看到了蒸汽机能带来的巨大利益,他们并不想把这股刚出现的生产力交到朝廷手中,只想据为己有,借此来充实自家富足。 一旦朝廷丧失对新式生产力的归属权,地方官绅很容易借此成长为豪强。 豪强是历朝历代都严厉打压的。 朱元璋也不例外。 然而即便如此,依旧让人趋之若鹜。 夏之白给朝廷的建议,就是将新式生产力收归朝廷,地方只有使用权、没有所属权,地方想使用这些新式生产力,则要每年交不菲的‘使用费’。 夏之白还大胆说了一个观点。 一旦所属权确定,地方阻力其实很小。 因为真正影响的只有地主,但地主在朱元璋各种打压下,早就抬不起头,也根本没什么话语权,而依附于官府的士绅,从目前南方的情况看,他们根本就不排斥,甚至是乐于接受。 因为兼并土地,在目前风险太大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