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只不过陛下出身南方,并不忍心这么做罢了。” “但朝廷加强南方控制势在必行。” “这次南方发生的事,一定程度上,可以算作是南方在对朝廷的试探,甚至是在进行一定的经济脱钩,让朝廷减少监管,重新回到元代的‘包税制’,朝廷只管收税,不能插手地方政事。” “这是朝廷绝对不能容忍的。” “也定会遭来打压。” 练子宁沉默。 他其实是知道一些。 只是牵涉到太多人跟利益了。 根本不是他这种官员能处理得了的。 这几次朝会,他都一直有意在规避,南方的话题。 解敏叹气道:“夏兄,你既然知晓,不可能不知道,此事做起来之艰难,几乎是寸步难行,其中牵涉到的官员,只怕多的让人头皮发麻,我们虽在朝中有一定官职,但跟背地那些人相比,实在是不值一提。” “你这是在为难我们啊。” 丁志方同样一脸苦涩。 夏之白摇头。 练子宁等人想的太简单了。 南方目前真正强盛的其实是武将、功勋集团。 这些人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。 在开国后,大明论功行赏,这些勋贵家族,慢慢就萌生出了‘与国同休’的想法,他们在南方是各种胡作非为,一定程度上,是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家族应得的。 只是皇帝吝啬。 既然皇帝不给,那他们就自取。 朝堂上下,功勋集团的影响力太大了,大到让朝堂都投鼠忌器。 但历史上,这些人本就是朱元璋后续整饬的重点,从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长案,再到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,短短几年内,朱元璋基本将开国勋贵给削了个遍。 躲根本就躲不掉。 练子宁等人根本没有意识到,朱元璋积极拉拢士人,为的是什么。 文治的确是一个方面。 另一方面是为了制衡朝中勋贵,借助士人的力量稳定朝局。 只是因为胡惟庸案、还有郭桓案,让朱元璋不得不放缓压制功勋贵族的脚步,甚至为了讨伐北元,还必须做出一定的让步,但这种让步,终究是暂时的,随着朝廷局势的稳定,朱元璋一定会开始着手清理功勋集团。 这是历史的必然。 朱元璋要的‘士人’,是站在皇权这边,站在功勋集团对立面的士人。 而非是瞻前顾后、怕东怕西的士人。 夏之白道:“你们忘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了。” “你们是大明的臣子。” “明哲保身,本就不适合你们。” “不是我在为难你们,是你们没看清形势。” “南方的事,朝廷一定会出手的,只是时间早晚罢了。” “盐政只是将这些矛盾,提前给激化了,就目前来看,朝廷跟功勋集团的冲突,还远没有到那么尖锐的地步,随着朝廷暂缓北伐,功勋集团只怕也预感到陛下动怒了。” “他们这次当会做一定的退让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