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花纶、练子宁清理了大半个时辰,终于将吕沧带回的盐厂信息整理完了。 相较各地盐运司上报的盐厂少的数量并不多。 不到十家。 但无一例外都是大厂。 练子宁将灰布上整理的名册放在桌上,看了眼夏之白道:“这些人为应付你,还真是煞费苦心,不仅弄假账,还挑弄人心,各种阴招损招齐出,只是就为了隐匿这十家不到的盐厂?” 他一脸费解。 就他看来,这不值当。 南方灶户生乱的事,早就传的沸沸扬扬,这对当地官府,无疑是巨大的政治问题,虽然可以推脱是制盐厂扩张规模太大,想为朝廷节省开支,但归根到底,还是地方监管不力。 地方是有罪的。 而且为了糊弄朝廷派的人,又是做假账,又是隐瞒信息,一旦被朝廷查到,这可是足以掉脑袋的,他想不通,为什么地方官府甘愿冒这么大风险。 夏之白笑了笑。 他知道不仅练子宁想不通,其实花纶、解敏,甚至是汤和都想不清。 也都没有理明白。 在他们很多人眼中,这完全是费力不讨好。 以极大的风险得极小的利益。 虽然食盐是暴利,还能走私、出海之类的,但毕竟没那么安全,相较于惹得天怒人怨,这明显不值得,也没必要承担这么大风险,完全可以先把朝廷糊弄住,再私下弄,这岂不是更好? 他环顾四周,见众人都望向自己,沉吟片刻,拍了拍袖口染上的水渍,平静道:“我虽然有过一些简单的描述,但并不全面,也没有全方面的讲解,你们有所费解是正常的。” “不过你们想不通,地方不少人却看的清。” “归根到底,一个利字!” 花纶跟练子宁几人对视一眼,眼中依旧充满了迷茫。 夏之白看向花纶,道:“花纶,你可还记得,我当时交给你那套统账方法?” 花纶点头。 这他自然是知道。 只是这跟南方的盐政有何关系? 夏之白道:“我当时有意提过一个观点,便是通过开设国企的方式,为朝廷增加耳目,而盐厂便是其一。” 闻言。 花纶脸色陡变。 他隐隐有些摸清了根由。 夏之白轻叹一声,幽幽道:“这件事其实并未遮掩,当时是直接对朝堂百官说的,因而自然是落入到了其他人耳中,而起初,并没有多少人在意,也全都当成了笑话。” “即便京都盐业取得了成功。” “但应天府的成功,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能成功。” “只是随着我北上,陆续说服北地藩王,尤其是到北平后,让燕王都听从了我的建议,而且还是我直接挑明了说,要将盐厂设为朝廷的耳目情况下,这个消息,只怕陆续传到了其他有心人耳中。” “有的人慌了!” 花纶道:“所以从那时起,有人打起了你的主意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