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六章 我方孝孺,朱棣?!-《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如今政事驳杂,臣子也精力有限,分工也越来越细,越来越要求经验。”

    “因而文武分家才是最合适的。”

    朱标点头。

    他倒也认同方孝孺说的。

    不过既然有分工,那为何不能将文武再细分?

    将文武,分为‘文文’、‘文武’、‘武文’、‘武武’,专职文事,专职军事,还有在军中任职的文官,在朝中任职的武官,如此岂不更加合理。

    只是朱标也看出来了,方孝孺对此很抵触,所以朱标并未就此多说。

    他笑着道:“方学士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“倒是孤想的简单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大明施行的是小政府,官员数量不多,对每个官员的要求都很高,岂能再要求更多?”

    “殿下明鉴。”方孝孺连忙道。

    朱标又道:“那在军中安排文官暂且不提,但军队纪律必须要维持住,而宣传教化自来是文官的事,因而让文官去负责是定然,孤且问你,若孤派你去北平,你可有信心在燕王手下,勒明军纪?!”

    方孝孺脸色陡变。

    他目光阴晴不定的看了朱标一眼,想看清这是朱标的无意之言,还是真动了这个心思。

    若只是无心之言,那倒还好。

    若是真动了这个心思,那可就大事不妙了。

    燕王朱棣自来就是个暴脾气,对于文人更是从来不放在眼里,动辄打骂,而且朱棣是很护自己手下人的,在朱棣麾下,想严明军纪几乎是不可能的,因为过不了朱棣那一关。

    去北平几乎就是送死!

    方孝孺犹豫了一阵,苦笑道:“臣恐做不到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朱标似笑非笑道:“前面学士那么自信满满,为何如今却失了信心?孤的四弟的确名声不好,但怎么说也是在大本堂读了几年书的,按你的说法,也当得起‘文人’这个称号,为何会不成?”

    方孝孺道:“燕王岂能跟寻常武将相比?”

    “那是陛下子嗣。”

    “臣自来研究学问,也实属不擅长这些。”

    “还请殿下见谅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