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但像宁国府、苏州府靠两条腿就太难了。 成本也很高。 总不能为运煤招成百上千人吧,那成本岂不是高上天去了。 何况他们的生意囊括应天府四面八方,这运煤的人数还要往上加,因而在权衡了多次后,樊新这才放弃了东边的太平府,北边的滁州府、凤阳府,因为水路不方便,是逆流。 夏之白颔首。 运输从古至今都是个大难题。 就算是打仗,也很考验后勤能力,有句话说的,打仗时间越久,就越考验后勤能力,像杨广三征高句丽、李世民也多次征发高句丽,为了保障后勤,不得不征用大明民夫。 樊新考虑的很对。 眼下蒸汽机车还没正式投入运行。 也没有搭建好铁路,而大明又缺马,最便利的运输方式还是水路。 无论是苏州府,常州府,还是宁国府,要么是自西向东的水流,要么就有从北到南的水路,都算是顺水,也都可以借助船只运送,成本相对会减小很多。 但依旧很高。 夏之白道:“运输成本的事,短时解决不了。” “不过先把生意摊开,也不是什么坏事,如今蒸汽机车已有了雏形。” “等周宁等工师从南方回来,我会向朝廷开口,再要几十上百人,合力攻克蒸汽机车的难点,等蒸汽机车开始正式投入运行,虽然早期成本依旧会很高,甚至比人力还高,但等到技术越发成熟,成本也会大幅减少。” “我们不看一时之得失。” “要看长久!” 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 听到夏之白没有怪罪,樊新暗松口气。 他的自作主张其实很大胆,也会让本就紧张的财政收入,变得更加紧张,因而他才不得不想办法,从其他地方填补空缺,只是煤炭毕竟还是太贵了,短时不适合卖高价,只能薄利多销。 他也为此着急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