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五章 因为你活不久了!-《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而且因为只有大三级才有决定权,也能很大程度保障地方官员的积极性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们不至于怕事不作为,也不担心被直接打击报复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既要放权,同时也要收权。”

    “放的是管理权,但收的是人事权跟控制权。”

    “再则。”

    “这层层人事权下来,哪怕是流官,对地方也有了实质的控制力,也容易形成自己的势力,对于应付地方的事,自然也会变得容易很多,不至于损耗太多朝廷力量,而且这种做法,也有利于打破地方的封闭,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。”

    “流官也好,朝廷下放的官员也好,注定会有部分进入到朝廷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人在地方培养的势力,其实也是朝廷的势力。”

    “自然进一步加强了朝廷权柄。”

    “而若是地方真的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时,朝廷将这些官员派出去,解决掉问题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得多,而且若是这些人引起的问题,倒查之下,朝廷也能很轻易的清理掉。”

    “不至于动摇到朝廷太多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的地方就像是罗网,各方势力盘杂堆积,但都不对上,而朝廷要做的就是有意的放权,让这些势力自行梳理好,而朝廷再借助人事权将这些丝网给串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依旧敷衍不当回事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便杀!”

    “这样做好处很明显。”

    “坏处同样也很明显,便是朝廷党派变多。”

    “很容易因为利益之事吵得不可开交,互相都不退让,因而最终朝廷需要六部等主官站出来,统领平衡,至于六部自己争议不下的,再由朝廷商议决定,少数服从多数。”

    “少数服从多数,这将是朝廷决定的主要方式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皇帝有独断朝纲之大权!”

    “只是相较于独断朝纲,借助臣子矛盾,拉拢平衡更为合适。”

    “因而大明若是真的要改,需要变动的地方很多。”

    “甚至是方方面面。”

    “一切都要制度化,规范化,程序化。”

    “唯有上下都守规矩,这规矩才能立起来,也才能服人。”

    “某种程度上,这也算是在限制皇帝的权力,皇帝依旧有独断朝纲,独揽军政大权于一身,只是非必要、非特殊、非紧急,不当轻易使用,而是更该用合理的制衡跟平衡手段驾驭天下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