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故只能另辟蹊径。” “通过提高生产技术,更大程度调动人力,以更少的人力资源,发挥出更大的作用,让大明尽可能的实现旱涝保收,减少天灾的影响,而目前的儒学理念,已严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。” “因而必须摒弃。” “简而言之。” “《语书》依旧弘扬儒家精神,但在涉及到社会实践方面,则要海纳百川,无论是儒家的,还是墨家,亦或者道家的,亦或者是其他学说,只要能用,那就都可以使用上。” “人情世故用儒学,解决实际问题用实学。” “天下需务实!” 听到夏之白的话,方孝孺脸色有些不自然。 因为夏之白已是近乎明着嘲讽儒家‘务虚’了,他倒也不怎么好反驳,因为在他看来,儒家的确有些不务正业,整天躺在圣人书上。 他也听明白了。 儒学还是儒学,大多数人还是以儒学思想为主。 但在研究学问上,则要渐渐摒弃现有的儒家思想,改为其他学说的‘极’,说白了,就是套一层儒皮,跟汉朝时的外儒内法一样,儒家只是那一层皮。 黄章等人都沉默不语。 他们自然是反对的,有的话说着好听,但做起来可未必就是那样,一旦开了那个口子,会发生什么,谁也说不准,尤其夏之白前面就已将儒家很多观点批判了一番,其他学到墨家、道家思想的文人,难道不会依葫芦画瓢? 到时儒家的统治地位还能延续? 他们是存疑的。 只不过他们也没有开口反对。 如今的夏之白明显已魔怔了,也显然是准备一条道走到黑,他们就算开口反对,也反对不出什么结果,甚至还会遭到夏之白的猛烈攻讦,他们自不会去讨这个没趣。 甚至于。 他们还想将夏之白说的这番话捅到陛下那里。 毕竟陛下可是十分认可程朱理学的。 夏之白这么一弄,可是在动摇朱程理学的地位,还在有意的制造割裂,让原本统一的思想,变得分散,甚至是有些放开思想管制,这又岂是帝王能容的? 夏之白已犯了忌讳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