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就像是夏之白所言,这就是为官的代价!” “至于夏之白说的其他集权,倒也是事实,就拿地方族长而言,本就说一不二,自然是权利更加集中了,若是夏之白的想法真的能落实的话,对大明加强对天下的控制是大有裨益的。” “臣以为善!” 李景隆恭敬的朝朱标作揖,尽心尽力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 朱标颔首。 他对夏之白的提议,同样深以为然。 只是作为储君,他也不得不考虑,百官的感受。 任何人头上突然多一个‘大家长’,多一些规则制度约束,恐都不会有人愿意,何况还是实权在手的百官,想将这项制度推广下去,只怕遇到的阻力不会小。 朱标眉头不由一皱。 李景隆一直在注意朱标的神态变化,见朱标蹙眉,心中大体猜到了朱标的心思,犹豫了一下,缓缓道:“殿下可是在担忧,这个制度推行不下去?” 朱标点头。 他轻叹一声道:“想法虽好,但难度同样不低,百官又岂会甘愿头上被加一道井绳?” 李景隆咧嘴一笑,道:“殿下你这就当局者迷了。” “哦。”朱标眼睛一亮,连忙望向李景隆,道:“那你给孤说说,孤究竟迷在了哪,孤又该如何破局。” 李景隆道:“在百官头上添加枷锁,的确不太容易,也很难真的起到作用,但臣还记得殿下跟臣说过,夏之白是想让殿下另起炉灶,既然是另起炉灶,自然也当有一套新的标准。” “老的一批官员不就,但新的官员却未必。” “以殿下在天下的威望,只需放出三两风声,天下的文人、士人,岂不趋之若鹜?还有地方的官吏,同样会一拥而至,华夏这片土地,从始至终都秉持着一个观点,便是权力之上。” “天下的士人都深以为然。” “没有人会放弃这样一个攀高枝的机会,就算有很多人不愿将就,但一定会有更多的投机者,只要殿下的班底越发充实,越来越多的官吏得到了重用,殿下还怕无人吗?” “还怕没人参加?” “至于朝中那些老臣,他们有什么好在意的?” “本就一堆老古董,劝说那些人,才是白费力气,而且殿下何必跟那些人纠缠,殿下如今可是胜在年轻,朝中的老臣,时间一久,只怕还会主动将自家子弟送进来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