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六章 儒家居中调和!-《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对于书本上的内容,早就生出自己的见解。

    何况自及第后,还在翰林院储才了一段,看了不少的古文,极大的增加了知识储备,同时让他对学问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,海纳百川有容乃大,儒家之所以兴盛,不仅仅是方便帝王驭民,更重要的还是儒家的包容性。

    道家太过随性,墨家太过极端,法家太过残酷。

    唯有儒家,可居中调和。

    至于为何儒家变了‘色’,那就不是他能说道的了,而且只怕天下的大儒也说不明白,因为辩着辩着,儒家就走的奇形怪状起来,先是汉代有了公羊、谷梁、左传,再到唐代韩愈、柳宗元的专制思想,仁存于内,义见乎行,以及礼立仁义,无之则坏。

    而到宋代更是兴起了理学跟心学。

    儒学一直在变化,汉代时或者还带着一些儒家本色,但同样融合了阴阳、黄老、名、法思想,而到了唐宋,儒家渐渐式微时,又有大才之人,借鉴了佛、道,提出尊王攘夷,以儒学治国等等。

    如今再借鉴一下墨、道思想,又有何不可?

    只要还是‘儒’,还披着一个‘儒’名,那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
    赵勉心中是不以为然的。    “你!!!”刘三吾拂袖一挥,被赵勉的话,气的说不出话来,隔了好一会,才继续道:“你懂什么先圣经典?先圣经典不是用在这些上面的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气煞老夫也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怎么也没想到,你跟那夏之白竟是一丘之貉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当初是瞎了眼,将女儿嫁给了你。”

    “你以为你说的这些,就是夏之白的想法吗?荒谬至极。”

    “夏之白是想彻底颠覆天下传统,想建立一套他自己的体系,甚至是直接驳斥了陛下认可的‘程朱理学’,还在那里大言不惭的说,程朱理学有问题,眼下更是直接引用道家内容,来驳斥儒家经典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融合吗?”

    “这分明就是居心叵测,想动摇我大明之思想根基。”

    “思想一旦垮掉,对天下之危害,根本无法想象,数以千万计的百姓,将如死尸走肉般活着,天下的秩序也会大乱,仁、礼更是会被践踏,这种荼毒更是会持续很久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身为翰林学士,岂会容许这般动乱发生!”

    “奈何夏之白一意孤行,根本就听不进劝,老夫如今却是想不明白,为什么夏之白这么一个不尊长,不通礼数的人,竟能窃据到如此高位,他这种人,就该被处以极刑,被终身流放!”

    刘三吾已有些语无伦次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