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三日后。 天气已寒冷彻骨。 武英殿内却温暖如春,甚至还让人有些燥热。 炉中的炭火发出阵阵‘滋滋’燃爆的声响,将整个大殿映衬的通红。 殿内。 此刻只有朱元璋跟朱标二人。 在几日的反复思考跟设计后,朱标听从夏之白的建议,再结合自己对朝堂的理解,将在朝廷再设一组织的想法,整合揉捏了一下,写了一份奏疏。 朱标眉宇飞扬,充斥着自信。 朱标神采飞扬道:“父皇,儿臣已知道该如何从当下扭捏割裂的状态分离开来了。” 说着,朱标上前,递上了一份奏疏。 朱元璋笑着,望着眼前这个长子,一眼就看出今日的朱标,跟过去有了些许不同,以往的朱标在他跟前,背是难以彻底挺直的,始终带着一点佝偻,眼神也带着些许不自信,但今日,朱标话里话外都充斥着自信从容。 “好,咱今天就好好看看,能让咱家老大这么自信的,究竟是怎样的奏疏。” 朱元璋伸手接了过来。 朱标面带微笑,静等着朱元璋看完。 朱元璋轻轻一笑,对手中奏疏更加好奇了。 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,除非是非常有信心,不然绝不会这么淡定从容,至少,朱标上一次这么自信满满,还是在十几年前,那时候马秀英还在。 朱元璋掀开奏疏,浑浊的双眼,在奏疏上仔细的扫过。 当看到朱标想在朝堂另设‘组织’时,朱元璋眉头一皱,但这个新‘组织’,朱标也给了详细的解释,便是如宗族一样,有的规矩只适用于自家人,并不适用给外人,大明的官员在其职,谋其位,食其禄,忠其事。 但地方百姓并没享受到这么多优渥。 地方百姓每天抬头垂首,面对的都是田地。 如今却让他们承受同样的罪罚,这显然是不应该的,也应该做出两分,一个是面向大众的,一个是规正内部的,同时还能加强对大明的认同感、凝聚力。 朱标也取了一个巧。 若是用其他话,朱元璋未必能听得进去,但用宗族,朱元璋一定看得懂,而且看得透,因为自己父皇,从小到大,经历过,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大富家族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