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只是遥遥的望着,当看到铺子里,大声喝喊的一人时,神色却微微有些恍惚。 他记得这人。 樊新。 当初还是自己给夏之白送去的。 这两年也是兢兢业业,基本将京都各产业的情况,都一五一十的禀告上来,只是这大半年,明显没有之前积极了,当然也有夏之白南下的缘故,但见到荆满现在的样子,还是让朱标有些难以置信。 樊新是文人。 文人向来是清高的。 让他们跟一群‘泥腿子’打成一片,甚至低身为‘商’,这是很多文人做不到的,而此刻,在朱标的眼前,荆满仿佛早就沉浸在了这个工作,并没有表露出太多不满,反而是乐在其中。 这让朱标有些愣神。 这还是他认识的文人吗? 他可还记得,在将荆满、方墨、樊新几人送过来时,几人没少给自己抱怨吐露不满,还是自己安抚的,而这才过去多久?如今一个个都有些乐不思蜀了。 尤其是樊新。 他之前态度最强硬。 对夏之白的各种吩咐,一直是十分不情愿。这也是为何樊新,最开始,一直游离在夏之白身边外,都是方墨、荆满几人跟着,只是后面不知发生了什么,竟让樊新有了如此大的转变,这种变化,甚至比方墨这些人还要大。 朱标也不禁来了兴趣。 李景隆一直注意着朱标,见朱标目光始终放在那名青年身上,也是不由多看了几眼,随后好奇问道:“殿下,可是对这人好奇?” 朱标摇头道:“这是我派来的。” 闻言。 李景隆一愣。 随即若有所思的看了几眼樊新。 他本就是脑筋灵活的人,如何听不出其中的话外音,朱标作为当朝太子,他派来的人,至少都是有学识的人,这种人向来自视甚高,而在夏之白这里,这些人仿佛一下褪去了傲骨,变得无比的亲民。 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。 李景隆感叹道:“臣之前倒是听说,夏之白有意革新‘士大夫’制,本以为是痴人说梦,但如今臣倒是觉得,未必不可行,士人也是人,同样是能改变的,或许.” “夏之白的想法是对的。” “我大明的士大夫屁股太高了,是需要让他们在地上坐坐。” 朱标看了李景隆一眼,调侃道:“你怎么还突然给夏之白说起话来了。” 李景隆一脸正气道:“臣是实话实说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