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九章 流动起来的钱才是钱!-《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在这套体系之下,户部担负的事会比现在更多,也更重,而且更侧重于经济方面,尤其是提高经济发展速度,朝廷印出来的钱经过户部,流入到地方官府,再流入到相应的商贾,而后再流入到百姓手中。”

    “百姓拿着这些钱做开销消费,以此来促进民间经济繁荣,继而促进大明工商业兴盛,朝廷则能借此征收到更多的税收,以此来偿还借出去的钱跟利息,结余下的则是朝廷的储备金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地方再遇到天灾人祸,国库有钱,朝廷也能更好的救助。”

    “不至于囊中羞涩,救个灾都各种计较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大方,百姓也会得利,百姓得利,自会心向朝廷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相辅相成的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套体系里,有发钱的,挣钱的,印钱的,还有收钱的,这么庞大的运行体系,自然不能都归于户部,至少也要分为三个机构,甚至更多。”

    “不然权柄太大了,容易无法挟制。”

    夏之白并不说那些场面话,直接将心里话都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是不会容许财权,都放在一个篮子的。

    这太危险了。

    多几个篮子放,为了自己的官位,也为了避免担责,相应官署怎么也要注意一些,避免帝王一开口,就齐刷刷的去印钱,至少要有个‘讨价还价’的资格,而且是多部门互相挟制。

    钱印多了,管经济的会抱怨,毕竟钱不值钱了,百姓的怨念,都会冲向他们,他们自会去找印钱的官署计较,而若是钱借多了,还钱的则会不满,以此来达到相对平衡。

    不过这只是雏形。

    想真正的建立起来,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但他要给户部做的改变,都已陆续告诉户部官员了。

    全场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朱同蹙眉思考着夏之白所说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朱标则是对夏之白当众说出的‘分权’有点愕然,实在有些太突然了,户部大小官员都在这,夏之白却是一点都不遮掩,刚说要提高户部官员的权势,紧接着就迎头来一痛击。

    不过

    他也承认。

    印钱来钱太快了。

    若是不加以控制,很容易走入歧途,到时走上宋元的老路,就十分得不偿失了,通过多官署的形式,对相应钱权做出限制,而且最重要的是,暗中限制了帝王的‘话语权’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