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一语落下,殿内瞬静。 朱标狐疑的看着夏之白,并不理解这句话。 唯有朱元璋目光一沉。 眼中再度闪过一抹强烈的杀意。 夏之白看着朱元璋,缓缓道:“陛下对太子殿下是寄予厚望,早早便确立为储君,更是悉心培养,古往今来,能得到当今太子这般权柄跟信任的储君,古今少之又少。” “殿下也很早便开始批阅奏章,陛下也一直在教导殿下处理政务的能力。” “某种程度而言。” “陛下的确废除了宰相。” “但本质上,又没有废除,只是把宰相的工作,交到了太子头上。” “父子合、君臣契。” “如今的陛下跟太子,跟历朝历代的相处模式都不同,陛下跟太子一定程度,是互相配合的关系,并没有过去帝王父子的明争暗斗,互相提防算计警惕。” “这是陛下之用心良苦。” “天下典范。” 朱元璋冷哼一声,对这句话很受用。 他熟读历史,对于帝王家父子的提防算计,深恶痛绝。 这才设计出如此制度。 不仅能让太子提早接触政务,还能帮着自己处理奏疏,更不用担心为权臣专权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 夏之白笑了笑,把目光移向了朱标。 他摇头道:“陛下为子孙后代可谓是操尽了心思,但臣若是没有记错,陛下曾不止一次的说过,殿下心‘仁’,只是殿下当真‘仁义’吗?以陛下作为对比,太子确实算得上仁义。” “但胡惟庸案、空印案,都是陛下操办的。” “杀人夷族都是数万起。” “这般处置,落到陛下心中,依旧是个‘仁’。” “因为在陛下心中,这两起案子,本该杀得更多,杀得更狠,而不该只是杀了几万人就停手。” “太子不该停手,更不该心慈手软。” “以殿下的冷冽手段,任何大臣来说,都算不上是仁义。” “但陛下却依旧有不满,甚至是不安。” “因为‘子不类父’!” 子不类父四个字一出,朱标只觉头皮发麻。 这四个字太重了。 翻翻史书,这四个字,背着太多鲜血。 只是朱标不解,为什么夏之白,对自己的评价,会是这四个字? 他从任何角度都不该得到这个评价。 夏之白道:“或许殿下会很吃惊,为什么我会这么说,不过陛下一定知道原因。” “殿下准确来说,并不是不类父,而是殿下注定成不了下一个当今陛下,但大明的制度,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‘朱元璋’,而这便是陛下创建的体制,最大的问题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