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明的这些臣子都奸猾的很。 若是今日自己这一步退了,日后再提起,他们只会有更多的说辞跟借口。 他对这些臣子太了解了。 尤其是这些‘满腹经纶’的学士,引经据典,拿历史的教训压人,那是张口就来,现在夏之白还能将这些人说的无言以对,但这主要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,等这些人有了准备,再想取得如今的效果,可就难上加难了。 朱标沉默些许,冷声道:“孤自有决断。” “大明取士,为的是简拔实才,当初的荐举制,在施行几年后,地方官员荐举的多以‘庸才充贡’,而科举制刚恢复,但正如夏学士所说,天下被蒙古人摧残的厉害,南北分歧很大,不少士人百姓,也都没了家国之念。” “这种现象必须改变!” “士人为治理天下之根本,自然该首当其冲。” “不过自古以来,兴礼乐,定制度,光辅国家,成至治之美,皆本于儒。儒者知古今,识道理,非区区文法吏可比也。” “这教材,孤认为还是当编。” “不过要有所侧重,只是天下都无经验。” “因而孤暂时以为,还是以夏大学士规定的方向为主,不过编纂出来的教材只是初稿,等日后经朝廷商议后,才会做最终定稿,因而恐会修改许多次,也麻烦诸位学士了。” 朱标朝众人微微作揖。 见状。 黄章等人脸色微变。 他们正准备再度开口反对,朱标已然站直了身子,漠然道:“此事就先这么定下了。” “编撰教材之事,事关重大,孤也不希望事情提前闹得沸沸扬扬,人尽皆知,朝廷最终采用与否,还未可知,孤不希望有人将翰林院在编撰教材的事,公布泄露出去,为了天下稳定,也为了保证严密,孤会派锦衣卫拱卫翰林院四周。” “诸位学士可大胆编写。” 说完。 朱标又继续道:“孤听过一句话。” 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!” “既然大明过去用了这么多办法去征用实才,依旧难得所愿,那不妨就换个想法,从教材处着手,孤也向诸位保证,若是此举当真可行,诸位学士之名,都会印刻在教材之上,为天下人读书人仰慕。” “孤相信诸位对大明是负责的。” “也有着一片赤诚。” “孤感激。” 朱标再度向众人拜首。 见朱标根本不给他们插话机会,黄章等人哪里还不明朱标的想法,分明是认可了夏之白的想法,想在教材上做文章,而且还严禁他们将这些事泄露出去。 迟疑良久,黄章等人终是执拗不过,沉声道:“臣定尽力而为,定不负殿下所托。” 朱标哈哈一笑,满意的点点头。 “既然诸学士,都无意见,那孤就放心了。” “孤等着你们的好消息。” 说完。 朱标直接离开了。 等走离翰林院,朱标才停下脚步,回头望去,轻叹道:“这个夏之白还真是有想法,只是有的事并没有那么容易成,而大明若是真的编成,在天下推广,只怕地方还会乱上一阵。” 朱标揉了揉太阳穴,也是感到有些头疼。 事是对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