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让他们有力使不出。 朱元璋默然的扫过下方,淡漠道:“那以你之见,咱大明的盐政,当真有问题?” 夏之白道:“回陛下,有,而且不小。” “大明目前的盐政,本质上是‘按丁计盐’,而朝廷获得食盐的突进,大体上分为两种,一种是直接从生产食盐的灶户手中获得,这种方式属于赋税性质,也就是所谓的计丁办课;另一种就是通过官府收购的方式获得灶户手中缴税之后剩余的食盐。” “但这两种方式,随着蒸汽机制盐的出现,已遭到了极大的冲击。” “灶户产的盐,效率很低,而且质量不算高。” “相较人力成本也比较贵。” “再则。” “过去灶户在满足朝廷规定的食盐量后,多余的食盐是能换取一定的钱粮的,但如今,蒸汽机制盐产量很大,完全能覆盖整个大明的用盐,因而灶户手中的盐,一下子就没了去处。” “商贾趋利,一方面为了避免食盐走私,另一方面也为了节省成本。” “部分盐厂会以极低的价格收灶户手中的食盐。” “等过滤一遍后,再卖出高价。” “在过去的盐政下,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盐的产量,但对灶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,也严重打击了灶户的生产积极性,然在蒸汽机的冲击下,灶户却是直接遭遇了‘灭顶之灾’,就连朝廷收盐都遭到了更大的剥削。” “这也是灶户会起来生事的原因。” “制盐难以谋生。” “另一方面,蒸汽机图纸的大量流出,导致大量‘私盐’出现在市场上,这些‘私盐’已严重冲击到官府销售的食盐,而食盐制度的崩坏,则会进一步影响到朝廷的税收。” “如今的大明盐政,已然是名存实亡。” “若是朝廷不尽快改变盐政,朝廷从食盐上能征上的税,只会越来越少。” “相较于南方的动乱,臣更担忧盐政的糜烂。” “既然旧盐政已破,那就在旧政之下立新,制定当下最切实有效的盐政。” 朱元璋点头。 他其实也看出了盐政的乱象。 不然不会想着‘息事宁人’,将这些乱子压下,等日后再重新梳理。 既然夏之白有了主意,他倒也不妨听听。 朱元璋道:“那你给咱说说,咱大明的盐政该怎么改?!” 闻言。 梅思祖面色一沉,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,他急忙出声打断道:“陛下,臣认为夏之白的话,实在是危言耸听,我大明的盐政的确有一些问题,但当下最紧要的问题,不是去讨论如何变更盐政,而是该如何去解决南方的动乱。” “盐政的变更,岂是朝夕能定下的?” “但处理南方动乱的时间却很少,一旦拖过这段宝贵时间,到时南方动乱一发不可收拾,那才是真的误国误民。” “臣恳请陛下以时局为重。” 第(3/3)页